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引导研究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、增强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,4月11日,建筑工程学院在学院105会议室举办专题宣讲会,特邀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作《有力度更有温度:擦亮上海城市建设的人民底色》主题宣讲。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兰老师主持。
问需于民:以民生需求锚定建设方向
课程伊始,宣讲团杨伊婷以“人民城市”理念为引领,通过上海“一江一河”滨水空间改造、老旧小区“适老化”微更新等案例,阐释“问需于民”的核心要义。城市建设不是“闭门造车”,而是“开门问策”。从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中万人问卷调研,到社区公园选址听取居民意见,每一项民生工程都需以“需求清单”驱动“项目清单”。
问计于民:以多元共治凝聚创新伟力
以上海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规划为例,展现政府、专家、居民三方协同的治理智慧。通过展示杨浦滨江工业遗存改造中征集市民“金点子”、浦东某社区通过“参与式设计”优化绿化布局等实例,揭示“人民智慧”如何转化为城市更新的具体方案。
献效于民:以共建共享厚植幸福底色
在“献效于民”篇章中,聚焦城市建设成果的普惠性。通过上海人才公寓里人们低负担、高幸福的案例,生动形象地诠释了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”的深刻内涵。如今的城市建设,从绿色建筑降低居民能耗成本,到智慧管网减少城市内涝风险,工程技术的价值最终要落脚于“人民获得感”。
本次宣讲会以“问需—问计—献效”为主线,贯通理论阐释、案例分析与使命教育,为研究生扎根专业、服务民生注入思想动能。建筑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走深走实,引领青年学子在建设人民城市的壮阔蓝图中书写建工答卷。
学生感悟:
在日常学习中,我将更加注重对建筑可持续性与人文关怀融合的研究,探索如何在保障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,打造出更具温度、更贴合居民生活的建筑作品。积极参与实践项目时,以人民需求为导向,从选址、功能分区到细节雕琢,全方位考量不同群体的使用感受,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,让自己的专业成果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脚,助力城市建设既有坚实的物质基础,又饱含温暖的人文情怀。
——2024级土木工程学硕 韩宁宁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我们更应深刻把握人民城市理念的时代内涵。作为青年学子,我将在专业研究中践行群众路线,用脚步丈量城市肌理,以智慧参与社区治理,在“一江一河”的滨水空间里感受民生温度,在数字化转型中思考普惠可能。始终牢记“城市属于人民”的根本立场,让青春在人民城市的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——2024级土木工程学硕 刘春华